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农业贸易合作的建议的调研*
致公党党员 王仲辉
摘要: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贸易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简单整理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贸易概况,以区域为单位,说明了农业贸易合作的基础,并分析了当前同各地区开展贸易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合作等农业贸易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业贸易;合作;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和印尼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将欧亚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建设版图,将为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合作翻开了新篇章。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自古丝绸之路已开始有农业方面的贸易及合作交流,在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此次“一带一路”建设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机遇,对农业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合作有重要意义。
二、与沿线国家农业贸易的现状与合作基础
(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贸易发展概况
依据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对农产品进出口的统计数据,近三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农业贸易总额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其中出口稳步增长,进口呈小额波动。鉴于“一带一路”覆盖面较广,这里选取几个代表区域作分析。
图1 2013-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额(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数据整理
1.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概况
中亚五国与中国西北部接壤,其优越的地缘优势为两地贸易的顺利发展创造了地理条件,且中亚五国普遍重视粮食生产,为农业贸易奠定了基础。根据下图的统计,我们可以发现,长期以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规模较小,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相对平稳,出口起伏波动,但进口远远大于出口,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从2013年,进口有所下降,出口所占比重逐步高于进口所占比重,这表明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中,努力维护贸易平衡。
根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的数据统计,在中亚五国中,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额最大,主要进口棉麻丝等,从贸易产品种类来看,中国向中亚出口的主要是茶叶、药材以及猪肉等产品,其中,吉尔吉斯斯坦是中国猪肉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总体而言,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农产品贸易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图2 2006-2015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3 2006-2015年中亚地区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数据整理
2.中国与西亚地区的贸易概况
西亚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自古“丝绸之路”就以开始,21世纪以来,两地致力于共同建设更加广泛的农业合作基础,共同促进农业贸易发展。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与西亚地区的农产品贸易规模相对来说较小,近十年来中国对西亚地区的出口稳步增长,进口在2013年后大幅下降,这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进口市场面临多元化选择也有关。虽然贸易呈逆差状态,但出口在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要高于进口在农产品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中国与西亚地区的主要贸易农产品种类看,主要是小麦、大麦等。
图4 2006-2015年中国与西亚地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5 2006-2015年西亚地区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数据整理
3.中国与东南亚地区
一直以来,中国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维持着较好的贸易伙伴关系。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在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2006年,出口仅31.78亿美元,到2015年出口为151.81亿美元,增长了四倍,进口由2006年的115.97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317.61亿美元,增长近两倍。虽然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但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从图6中可见,对东南亚地区的农产品贸易进出口占比基本维持在10%以上,自2008年以后,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在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了进口在农产品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且出口占比逐年增长,进口占比平稳增长,两地农产品贸易呈现良好地发展趋势。
根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的统计,中国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稻谷、大米、玉米、水果以及天然橡胶等,其中,越南、泰国是中国进口稻谷、大米、水果的三大市场,泰国是中国进口天然橡胶的第一大市场。此外越南、泰国也是中国出口玉米、棉花、苹果的三大市场之一。由此可见,两地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农业贸易与合作前景。
图6 2006-2015年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7 2006-2015年东南亚地区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数据整理
4.中国与南亚地区
南亚地区作为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保持着长期的贸易往来与联系。从下图中可以观察到,中国对南亚地区的出口贸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但对南亚地区的农产品进口波动幅度较大。且出口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维持稳定增长,而进口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呈现下滑趋势,总体趋势是南亚地区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规模比重下降。
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的统计,中国主要向南亚地区出口苹果等水果,小麦等农作物,主要进口稻谷、大米等农产品,其中孟加拉是中国出口小麦和苹果的第三大市场,巴基斯坦是中国进口稻谷、大米的第三大市场。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当积极寻求与南亚地区更广阔的合作领域,发挥两地贸易合作交流的巨大潜力。
图8 2006-2015年中国与南亚地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9 2006-2015年南亚地区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数据整理
5.中国与东欧地区
近年来,中国与东欧地区因农业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农业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对中欧地区的农业贸易维持着良好地发展。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对东欧地区的出口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进口略有波动,贸易总体呈逆差。进出口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不高,且进口有增长趋势,出口有下滑趋势。
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统计数据,中国与东欧地区的俄罗斯农业贸易往来最为密切,中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罐头制品、苹果汁等,主要从东欧地区进口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中乌克兰是中国进口玉米的第一大市场。在当前有利的战略环境下,中国因积极拓宽合作市场,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农业贸易的长远发展。
图10 2006-2015年中国与东欧地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数据整理
图11 2006-2015年东欧地区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由UNCOMTRADE数据库整理计算可得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业合作基础
1.中国与中亚地区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旱作农业生产资源,使得中亚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的比较优势日益显著。具体来说,种植业方面中亚地区主要生产棉花、小麦等农作物,以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地为主;畜牧业方面因中亚地区的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基础良好,出产的牛羊毛、皮、奶等远销世界各地,其中以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为首。但同时,中亚地区农业发展也面临着粗放式经营、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中亚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所形成的资源密集型可与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业互补,并且当前中亚地区耕地仍未完全使用,对于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将十分有利。
2.中国与西亚地区
西亚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受其干旱气候的影响,各国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且畜牧业发达,尤其是土耳其,不仅是中东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其生产的安卡拉羊毛亦是世界闻名。此外,西亚国家还拥有先进的灌溉技术,以以色列的滴水灌溉为首的多项农业技术领跑世界农业技术。但需要注意的是,西亚地区因其水资源匮乏、人口增长率加快等问题使得粮食进口等相应增加,但其主要的农产品合作伙伴是美国、巴西等,与中国的农业合作远远落后。
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中国开拓西亚市场,促进农业合作将是双赢的。一方面,中国的西北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可以借鉴以色列的节水技术来发展灌溉农业,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西亚地区亦可丰富粮食来源地,减轻粮食安全压力。此外,西亚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在同中国的经贸往来中将不仅有助于双边合作领域的深化,同时将不断巩固其枢纽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
3.中国与东南亚地区
东南亚地区气候独特,高温多雨,是甘蔗、稻谷、天然橡胶、棕榈油等的重要产地。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地和出口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位居世界前茅,此外泰国和印尼还盛产木薯。东南亚国家在生产热带水果及谷物等方面优势显著,但也存在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两地拥有农业合作具备的地缘优势,此外,近年来,中国同东盟经贸合作不断,双方共同努力促成双边合作机制,减少了合作障碍,增加了农业合作投资。从贸易方面来看,东盟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重要市场,我国也连续三年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鉴于双方的贸易地位,我国将继续深化同东南亚国家的农业合作,发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技术水平和农业资源方面的互补优势,提升农业合作水平,释放合作潜力,巩固现有优势,优化资源的配置能力,提升双方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4.中国与南亚地区
南亚地区高温多雨,耕地辽阔,生产黄麻、茶叶等经济作物,南亚地区所生产的黄麻、茶叶约占世界的二分之,此外南亚地区还盛产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出口大国。其中,印度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因其广袤的耕地资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棉花、茶叶生产地,巴基斯坦水果丰富,享有东方“水果篮”的美誉。但南亚地区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自然灾害严重,人口快速增长的问题。
南亚地区与中国的云南山水相连,且在农业生态条件方面相似程度高,具备农业科技合作的条件。此外,两地的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将有效促进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发挥其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上的巨大效用,通过相互经验交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中国与东欧地区
东欧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以生产小麦、马铃薯、以及亚麻等为主。其中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耕地、草场及淡水资源,乌克兰拥有丰富的黑土地资源,粮食产量较高,是世界上小麦、大麦、玉米的五大出口国之一。但近年来,东欧地区农业发展也面临基础设施落后、粮食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中国与东欧地区尤其是俄罗斯的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俄罗斯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合作伙伴,透过俄罗斯跨欧亚铁路实现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将不仅带动两国农业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两地资源优势互补将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力,共同维护粮食安全。此外,中国也将加强与东欧其它地区的农业合作,改变当前进口来源市场单一的局面,促进与东欧各国的农业贸易发展与合作交流。
三、与沿线国家、地区农业贸易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农业资源跨国配置,共同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建设,实现土地、技术等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农业贸易的往来和合作交流,提高双方的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在粮食自给的同时增加全球的粮食供给,不仅保障自身的粮食安全,同时可舒缓全球粮食安全压力,例如,与中亚地区的农业合作,中亚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对于生产土地密集型产品非常有利,但面临农业粗放式经营的问题,中国可通过农业的合作解决自身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结合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改善中亚地区的农业粗放经营问题,通过这样的资源互补,不仅惠两地民生,也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合作共赢。此外,加强对沿线国家、地区的农业投资,携手沿线国家、地区通过逐步完善农业合作机制,共建国际农业新格局,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2.农业跨国合作交流,加快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
中国积极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农业合作,即是通过这一框架推进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合作交流,推动中国的农业外交。中国可引进高品质的农产品或借鉴沿线国家、地区的农业技术发展本国农业,如东南亚国家的稻米、南亚国家的棉花、水果口碑极佳,西亚的先进灌溉技术借鉴价值极高,通过沿。线国家农产品、技术的“引进来”实现对我国农业的互补;同时,中国农业可积极“走出去”,通过对外农业援助、投资等方式促进合作。如中国为柬埔寨、菲律宾等国提供农业技术援助,投资俄罗斯的垦田工程,通过农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接世界农业发展,加快我国的农业发展步伐,向着国际化迈进。
3.开辟农业贸易的国际市场,扩大我国农业贸易的规模
在中国农业贸易发展过程中,面临进出口市场集中化的问题,如中国的谷物进口市场主要是美国、加拿大等地,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国可选择从东南亚、俄罗斯等地进口,这些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也较强,这一选择将改变单一进口市场的局面,打开国际市场,使农产品贸易合作拥有多元化选择,同时也可从这些国家进口到优质的农产品。此外,中国致力于促进与沿线国家、地区农业方面的合作,能够逐步减少甚至消除贸易壁垒,为农业贸易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推动区域间的农业贸易往来与投资合作,尤其是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市场的合作发展,通过发挥资源互补优势,实现规模经济,进而扩大双边的农业贸易规模。
4.以农业贸易合作为契机,夯实贸易伙伴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中的诸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这为农业贸易合作提供了基础,而此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继续扩大这一基础,中国将继续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互联互通,传承古“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的精神,通过优化贸易投资环境,建立与沿线国家、地区的长效沟通合作交流机制,逐步打造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进而夯实彼此的贸易伙伴关系。
5.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增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以开放的市场环境配置全球农业资源,促进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满足优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以区域比较优势为依据,依靠先进的农业科技,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发挥本土农业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培养具有本土特色的高质量农产品,综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挑战
1.农业贸易合作面临沿线国家、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
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间接导致部分国家、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尤其是物流运输所依赖的交通设施不完善,大大增加了跨国运输成本,情况严重的甚至影响正常的进出口。比如中亚地区的国家,因道路建设不完善,物流不畅,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降低了运输效率,还影响了农产品运输的时效性,极大地损害了贸易利益。为更顺利地开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农业合作,需要沿线国家、地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创造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有利条件。
2.部分国家、地区的贸易投资环境恶化,带来贸易合作风险
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因各种原因导致国内投资贸易环境不稳定,给双边贸易合作带来了安全隐患。比如俄罗斯,受乌克兰危机的影响,美国及欧盟不断施加压力,给俄罗斯的经济造成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进出口贸易受阻,经济下行,货币贬值,中国作为俄罗斯的重要贸易伙伴,亦难以幸免,贸易利益受损。此外,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势力较强,恐怖分子势力猖獗,严重危害中亚境内安全,中亚作为中国农业贸易交流合作较多的地区,未来合作的前景将更加广阔,这一不安全因素将成为一颗影响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合作的“定时炸弹”。
3.农产品出口标准不一致,形成贸易壁垒
由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农业环境与生产方式有所差异,对于农产品出口所制定的标准难以统一。一些国家和地区以此标准方面的差异为由,构筑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频频引发贸易摩擦。如以近年来中欧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标准为例,欧盟制定了动物福利标准,对我国出口的猪肉、牛肉等肉类制品上实行贸易限制,不仅延长了卫生检疫的时间,同时增加了运输、人力成本,这也使得近年来我国对欧盟的肉类食品出口相对较少。此外,欧盟的绿色农业产品认证制度和标准给我国的出口以及双边合作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因双方在沟通协商方面的不一致使得贸易摩擦丛生,影响了彼此的贸易合作。
4.沿线国家、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双边合作面临威胁。
农业作为“靠天吃饭”的产业,生产活动所能够获得的利益往往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中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过程中,需要警惕的是部分国家的自然灾害频发,易给农业活动带来致命打击。如:东南亚国家紧邻印度洋,极易面临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一旦自然灾害发生,将对双方的农业合作产业项目带来巨大损失,动摇双边农业合作的基础。虽然“天灾”不可避免,但人们同样要做好预防工作,以免在灾害面前束手无策,带来更大损失。
四、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协助沿线国家、地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政府应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农业资源进行梳理,制定“一带一路”的科学发展规划,对于沿线国家农田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方面,做好相应的农业外交,与当地政府进行接洽交流,共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工作。具体来说,就部分国家物流运输滞后的困境,中国政府应致力于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与相关国家配合,海陆空并举,推进大规模运输渠道建设,构建全面、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夯实双边农业合作基础,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互联互通,服务于今后农产品国际贸易。此外,还要配合相关国家建设电力系统、通信系统,方便各国对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及时了解,依据市场需求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于国际间的贸易合作与交流。
(二)凝聚多方力量,深化农业贸易合作
中国应协调各方力量,从政府、企业到个人,共同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业贸易合作的公共服务系统,建立起高效的贸易合作运行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对政府而言,需完善农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体系,提供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以农业政策为导向,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境内境外农业相对接,以开放的姿态鼓励企业进行农业投资,以生产高质量、高品质农产品为目标,扩大同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对企业而言,当把握当前“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建立企业间的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共享合作经验,同时面对可能的农业国际投资环境恶化带来的合作风险,企业当建立自身的农业投资合作专项风险准备金,未雨绸缪;对个人而言,主要是农业生产者,应努力创新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向沿线国家、地区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同时树立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关注农业贸易投资环境,防范合作风险
鉴于当前部分合作国家存在贸易合作的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等,提醒我们应更加关注贸易投资环境,切忌盲目投资。首先在贸易投资之前,针对合作国的贸易投资环境应做好风险评估,了解彼此投资合作的风险大小及可能性;其次,对投资合作的贸易环境监控,建立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以便及时预警,做好风险控制,然而这些只是防范贸易投资风险的一部分,更为关键的是,对中国以及各合作国而言,应以互信互利为基础,优化双边的合作机制与合作渠道,营造更为便利化贸易投资环境,共同防范可能存在的贸易合作风险,维护彼此的经济利益,实现双赢。
(四)推进农产品标准国际化,减少贸易摩擦
当前因农产品出口标准差异引发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因此,为促进全球范围内农产品贸易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应倡导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逐步实现农产品标准的双多边合作,主张农产品技术标准互认,推进农产品进出口标准的统一,并与国际接轨,减少贸易摩擦,通过双边共同努力签订关于农业贸易合作的标准化协议,加强同沿线国家、地区的双边贸易标准协调,确立有效的标准化的国际农业合作交流机制,中国以及各合作国可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农业贸易合作基地来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此外,中国同各合作国还应通力合作,共同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在保障本国贸易利益的同时提升各国的农产品标准化水平。
(五)重视农业科技合作,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长远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借助此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业贸易合作的战略机遇,中国应与沿线国家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在沿线国家、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开发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并与沿线国家展开经验交流,成果共享,不断创新农业贸易合作的方式。同时,依托沿线国家、地区的比较优势,整合农业资源,实施产业链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上下游分工合作的完整的农产品生产链,借助完善的物流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产业化。
* 本文为2016年致公党江苏省委调研报告